- +1
是谁在买100万1支的短视频广告?
作者 | 楚青舟
发布 | 深瞳商业(ID:DEEP-FOCUS)
先问你一个问题:你愿意花100万,投一条短视频广告吗?
之所以这么问,是因为我观察到:短视频广告,或许即将进入全新阶段。
经过2022年这一年,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:
短视频广告已经正式在评价标准、内容逻辑、商业逻辑等方面,形成与传统广告完全不同的模式。短视频广告已经从草莽阶段步入品牌阶段。
最近的一个比赛,让我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。
这两天我有点发热,只能待在家刷刷短视频、朋友圈。前晚,我刷到几个朋友都在讨论“快手之星「百万商单创意大赛」决赛”的直播也点进去看了会儿,虽然之前各家短视频平台也有常态化的商单比稿机制,但这次比赛还是很特别的。
据我观察,这其实可以算是目前第一个真正的“短视频广告创意赛事”:
平台发起,限定品牌限定主题,专业评委,参赛者都是“快手之星”计划扶持的创作者,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被证明有充分的爆款创作能力。
综合这场比赛里的鲜活作品,和近一两年营销热门事件反映的现象,可以很明确地说:
在短视频已经是广告营销大势所趋前提之下,不仅是广告效果和调性协同的时代已经到来;其实也意味着,独属于短视频领域的广告逻辑已经建立起来。
(Questmobile数据:2021上半年开始短视频已成为广告第一媒介)
一、评价标准嬗变——给你100万,你会投哪个短视频广告?
我在开头问的“给100万会投哪个短视频广告”这个问题,其实正是快手这次大赛上的真实命题。
简单说,「百万商单」创意大赛是「快手之星」计划希望打造的超级IP,机制是:
品牌方提供百万商单,快手提供流量等政策扶持,吸引创作者在大赛中输出优质短视频广告。
考虑到很多优质中腰部创作者,一次合作费都在几千到十几万的区间,100万的奖励还是很有吸引力的。但问题是,甲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内容?
下面是这次比赛中,三个让我印象最深的案例,不妨一起看看,如果是你,你会PICK谁成为冠军?
第一个创作者@李娃娃,作品是《被奶奶带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》 。
她用糖葫芦和山楂,串起从童年奶奶抚养自己,到之后叛逆长大,再到如今天各一方的经历;院子里的山楂树、奶奶坐在门前的身影、布满皱纹的双手特写等细节满满;最后,“回家,回到山楂树下”的句子,也让回家情绪和品牌理念圆满结合。
看完1分多钟的短视频,就像看完一个人的半生。
半生的跌宕起伏,城市乡村情感的冲突都在其中。这种“情绪密度”的冲击力很强,非常戳用户的心,也一举成为站内的热门爆款。
第二个创作者@咱屯张老五,拍的是东北合家欢过年的场景。
他的内容特别有生活气息,就像是我、是你、是自己家过年的场景:熬糖浆、炒菜、炖肉、特别是灶火点燃的那一瞬间,代入感都很强。
这个作品有浓浓的东北老铁味和快手风。同时,在三年疫情之后,也很契合大家想一家人过大年的心理,这一点很有巧思。
第三个创作者@大君小国413联盟,用评委的话说,属于是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的代表。
第一句话就是“我年纪轻轻工资就高达3200了”,整个视频大量融入到三亚过年、活的就是潇洒等短视频上很火的梗。植入广告用的也是“大哥号称孔明灯 山楂树下谈人生”这样有点摸不着头脑的“土味”押韵。
你的第一感觉,谁能获奖?
必须得承认,我一开始也猜错了。
感性上,我很喜欢张老五的内容。浓厚的团圆氛围确实戳动了三年没回家过年的我。而我猜的第一名是李娃娃。因为我“理性”地觉得故事很完整,有价值观。而且用户数据也很好。
但最终的冠军,其实是大君小国。这是广告门董事长劳博、广告圈故事大王马晓波、著名导演张大鹏、喜剧编剧六兽、爆款自媒体人姜茶茶几位专业评委一致选出来的结果。
之后我仔细思考,发现自己第一反应也是不自觉地以“传统广告”的框架来评价它们了。但评价标准,其实应该重构了。
如果用一句话来说,大君小国的作品,最有“短视频广告”的味儿。
评委马晓波在点评时说了一句很到位的话,他会愿意和大君小国合作,但会愿意和李娃娃成为同事。我也有这种感受。这里我想换一种表达方式:
1、李娃娃的内容,让我看到了她作为一个短视频创作者,已经具备了一个广告人的能力,她的作品已经拥有完整的广告片雏形;
2、而大君小国的作品,让我看到的也许是短视频广告本该有的样子。
为什么我会有这两个感受?因为短视频广告的内容逻辑和商业逻辑,已经开始彻底重构。
二、内容逻辑重构——短视频广告,到底有什么不同?
出发点-创作视角的彻底变化:从精英化到平民化,从始于品牌到始于用户。
传统广告,哪怕是刻意“平视”,但这种平视还是由精英来主导的,是从品牌出发的。罗永浩的《天生骄傲》,slogan“天生骄傲”,哪里是老百姓日常的语言呢?
但现在,哪怕你就是精英,也得变成普通人。
罗永浩“审问”罗永浩的广告,完全不害怕把自己放得很低,这在10年前可是几乎看不到的。短视频里的李国庆天天称呼自己“庆子”“哥们”,以前的企业家谁会是这种讲话姿态?
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所谓“下沉”。它意味着对创作的极大解放:不仅是创作者的大量增长,也是创作视角的彻底变化:从用户出发。
正因为创作者本就是普通用户,所以才最真实。而“真实感”,也正是广告的生命力所在。
我打开李娃娃那条参赛作品,评论里大量说自己看哭了,想起家人的内容。就是因为这是普通人的真实人生,能引起每个普通人的真诚共鸣。
而短视频的优势还在于,能将这些情绪在1分钟左右,用全新的创作形式展现出来,冲击力自然就会更强。
这也正是马晓波“想和李娃娃成为同事的原因”,因为她的作品打破了他传统的一些“偏见”:讲深情故事需要慢节奏的烘托。
但短视频看起来“零碎”的方式,情绪却一点也不碎片化,反而能干净利落地讲好故事、感动观众。
节奏更快,成本更低,但情感浓度却毫不逊色。这是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和创作者共同孵化出来的能力。
路线图-创作模式的颠覆:短视频味的内容,本质上是有“共创”属性的。
前面我提到,大君小国的作品,就是“短视频广告”那个味儿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这些内容你不会有很强的陌生感,而是会觉得:诶,它就属于短视频,就属于快手这个平台。
这种氛围感,可以追溯到早期互联网社区的社区黑话。而在短视频平台,这进一步体现为很多内容的“共创属性”。
大君小国视频里的工资梗、去海南过年的梗,其实都是短视频平台的“社会现象”梗,几乎每一天都有人拿这些梗进行创作。
“大哥号称孔明灯,山楂树下谈人生”这样的话,完全不会有什么违和感。因为在快手的市井气息里,每天都有创作者基于这样的段子二度创新这些梗,听完你只会会心一笑,跟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。
落脚点-价值观体系的改变:从追求“正确”到展现“多元”。
简单说,以前的广告创作者始终很难彻底改掉一个观念:引导用户跟随他认为的“正确”价值观。
但基于推荐算法的短视频平台,让广告能真正展现“多元”世界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,五光十色的爆款创作者才能迅速涌现。
还是以这次「百万商单」创意大赛为例,我看到了非常丰富多元的形式、内容和价值观,你很难想象,同一个命题,数十个作品参赛,竟然没有一个创意撞车。
@小惠婷旅行日记 以品牌产品为指针,在旅途和归途中选择人生;@咱屯张老五 以糖葫芦开启年夜饭,将传统东北浓厚的合家欢年味氛围拉满;@何以以 则用“5毛钱”特效打造环保主题科幻“大片”,而产品就成了装载神秘任务的容器……
基本每个作品都有百万、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播放量,只要符合粉丝兴趣点,都有机会出爆款。这的确是传统广告不可能做到的。
不管高水平的广告从业者如何评价还在发育期的短视频广告,都不得不承认:短视频已经是品牌广告营销的大势所趋。
三、商业逻辑变革——爆款到底在哪里?
当然,快手做这件事情,也绝不只是一次营销战役。
事实上,这次比赛以及它背后的快手之星计划,对提升快手整个生态商业价值而言,都是很关键的一步。
而对品牌方来说,通过这种方式,让「快手之星」这些处于高速上升期的创作者们的能力被看见,其实也正是在短视频时代打造爆款的重要保证。
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了:短视频时代,爆款广告到底在哪里?
在谈论这个之前,我想先谈一点,“爆款”本身的内涵其实应该要变了。在这点上,我也比较认同的观点是“让爆款,创造更大回响”。
爆款不只是数字,而是来自于真实的口碑,把种草种到粉丝心坎里。一方面帮助品牌破壁和年轻人交朋友;一方面带来兴趣相投的人和品牌做队友。
对品牌来说,争夺用户心智越来越有挑战,今天需要的不再只是“好看数据”,而是真的打进用户心智。而“每个人都从生活中来”的创作者们,本就是和用户兴趣、价值观契合的。
为什么今天是他们而不是明星受到品牌更多青睐?这就是关键原因之一。而另一个关键原因,则是他们是具有真正爆款创作力的群体。
1、明星比不上“网红”,主要还不是因为流量问题
投明星不如投网红,更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流量问题,而是真实性和匹配度的问题。高高在上的明星,已经比不了真实接地气、和“我”价值观相符的“家人”们。
对普通人来说,他很难和一个高高在上的明星或豪门有多共情(例如李湘和向太的直播),但看到就生活我在身边、就在快手平台上每天更新的创作者,会很自然把他们当成“家人”,当成我的“互联网嘴替”、生活方式的种草者。
这种真情实感,才是他们愿意给你点赞、评论、分享的原因,才是爆款孕育的根源。
2、爆款不一定来自头部创作者,也可能来自中腰部
短视频,也让爆款的来源产生了另一个变化:不一定是头部创作者,也可能是中腰部。
2019年就有报告数据显示,超过50%的短视频广告投给了中腰部KOL。
(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短视频KOL营销报告截图)
报告指出,细分KOL可以触达更精准的人群。我更想指出的是:前述短视频内容的“共创”属性,让中腰部创作者有更多机会创造爆款。
微信公众号,绝大部分的大爆款都是头部大号创造的。但短视频无疑让创作者更加平权。
尤其在快手“平等普惠”的价值观下,或许这也正是前述参赛的“快手之星”创作者们,几乎每个人都能在命题作文下做出爆款、小爆款的原因。
因为本质上这是短视频社区的优势:提供平台,让这些创作者都能成为社会和个体情绪的表达者。
对于短视频内容和短视频广告来说都是如此,都需要这样的平台。
回到这场「百万商单」创意大赛,这种多赢的模式其实也是可以持续和复制的:
快手作为平台,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可靠的商业生态建构路径:通过百万商单聚集上升期爆款创作者的方式,让B端的广告主、C端的用户、和平台的创作者,都亲眼看到了爆款是怎么产生的,看到快手之星计划的潜力,同时也促进快手商业生态的进一步丰富提升。
创作者的爆款能力被品牌主、广告圈瞩目。而且,平台给予他们的海量站内外流量扶持等政策,也将继续全面提升创作者商业价值。
品牌方,花一百万获得了几十条爆款视频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和直接转化,真情实感的内容也让消费者和品牌的联系更真切。
结语
2016年,罗振宇投资papi酱的事闹得沸沸扬扬。就像央视标王事件让人看到电视广告的价值一样,罗振宇希望这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标志性事件。
只不过,历史总是会押着相似的韵脚,但也从来不会重复。这件事最终还是以罗振宇撤资结束。
而新媒体广告的标志性事件,遵循的或许也会是全新的逻辑。它更可能从快手这样平权的短视频平台中,从大量有爆款能力的创作者中孕育而出。
而对更多品牌方来说,抓紧针对性布局短视频,布局如“快手之星”创作者这样懂用户、数据好,又具有很强创作力、商业化能力的成长黄金期选手,或许也正是布局下一个爆款的上好策略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://renzheng.thepaper.cn。
- 报料热线: 021-962866
- 报料邮箱: news@thepaper.cn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1120170006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17116
© 2014-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